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我国应急救援装备体系管理(应急救援装备目录)

2025-01-0840

根据我国行政体制的情况,分析如何合理构建应急管理体制

综合性紧急事务及其处置在应急管理体制中占据核心地位,而专项性紧急事务及其处置在微观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完整的应急管理职能体系应综合与专项、管理和服务两方面性质,保持对应交叉,避免忽略或偏废。

应急管理体制是指为保障公共安全,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减少和减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建立起来的以政府为核心,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有机体系。应急管理体制是经过应急管理实践检验并证明行之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

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涉及应急管理的法律36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等。初步形成应急管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对保障应急管理科学、规范、有序起着重要作用。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2 国家建立了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以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减轻其影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法律分析:“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为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危机管理体制从专门部门应对单一灾害过渡到综合协调的危机管理,从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过渡到政府专门办事机构的协调。在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不做大的调整的情况下,一个依托于政府办公厅(室)的应急办发挥枢纽作用,协调若干个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危机管理的新体制初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