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有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设施完好、定期演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发生急性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急救,并向院方提供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2)若不能立即到达医院,可采取现场急救处理:吸入中毒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新鲜空气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催吐的方法使毒物吐出。
应急救援措施: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伤员疏散、紧急抢救、医疗救治等,以确保伤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应急救援装备和设施: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设施,如急救箱、担架、呼吸器等,确保在救援过程中能够提供必要的医疗设施和物资。
1、针对少量氨气泄漏,首先应撤离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避免吸入氨蒸气或接触液体/气体。应对泄漏区域进行处置的人员需佩戴呼吸器。切勿进入可能积聚氨气的封闭空间,并确保及时堵漏。如有必要,在安全前提下转移泄漏容器,缓慢开启阀门以减压。
2、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臵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
3、常见的液氨泄漏处理处置方法: 紧急响应:在液氨泄漏事故发生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这包括疏散人员,戴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当地急救人员。 隔离泄漏源:尽可能迅速地确定泄漏源,并采取措施将其隔离。关闭相关设备或阀门,切断液氨供应,以减少泄漏的规模。
4、法律分析: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或将泄漏控制住;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开启室外消防水并进行喷淋。应急人员佩带好液氨专用防毒面具及手套进入现场检查原因。采取对策以切断气源,或将管路中的残余部分经稀释后由泄放管路排尽。
常见的液氨泄漏处理处置方法: 紧急响应:在液氨泄漏事故发生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这包括疏散人员,戴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当地急救人员。 隔离泄漏源:尽可能迅速地确定泄漏源,并采取措施将其隔离。关闭相关设备或阀门,切断液氨供应,以减少泄漏的规模。
首先不要惊慌,要沉着应对,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关闭液氨进出口阀门,停止卸氨作业,其次是组织人员撤离泄漏区域,观察风向标向上风头撤离、疏散人群。如果泄漏严重一时无法隔离,可先撤离泄漏区域,首先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液氨泄漏应急处理方案:立即停止相关操作,迅速撤离泄漏区域。当发现液氨发生泄漏时,首要任务是确保人员安全。应立即停止与液氨有关的所有操作,迅速撤离泄漏区域,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启动紧急救援程序。通知相关人员及应急小组,启动紧急救援程序。
法律分析: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或将泄漏控制住;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开启室外消防水并进行喷淋。应急人员佩带好液氨专用防毒面具及手套进入现场检查原因。采取对策以切断气源,或将管路中的残余部分经稀释后由泄放管路排尽。
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可考虑将钢瓶浸入水或稀酸溶液中,或转移至空旷地带洗消处理。是对泄漏的液氨应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驱散。处置时应尽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
氨气是强碱腐蚀性气体,应急救援人员应该配备全身防化服(从头到脚全部),并且佩戴遮脸式全防护防毒面具。
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人员必须根据发生中毒的毒物,选择佩戴个体防护用品。进入半水煤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气等中毒事故现场,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进入液氨中毒事故现场,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气密性防护服,同时做好防冻伤的防护。
堵较大泄露时,应内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氨泄漏时应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 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口方向转移。 (3)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4) 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