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清 十二美人图·烘炉观雪

冬天令人期待的,不止雪,还有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清乾隆 蓝色描金冰梅纹粉蜡笺

中国人素来爱梅

爱梅枝铮铮风骨,爱梅花凌寒留香

也成为古人装点生活的重要元素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迎风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明洪武 釉里红松竹梅图玉壶春瓶

“冰梅纹”玉骨冰魂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清乾隆 画珐琅冰梅纹盖杯

喜鹊与梅花组合,喜上眉梢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明 剔红寒鹊梅竹纹方盘

梅傲霜斗雪,梅寿长春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明万历 青花“寿”字松竹梅图洗

古人为何如此钟情于梅?这喜爱源于何处?我们不妨到诗画中寻找答案。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梅子寄“情”

其实,诗篇中较早对梅的记载并非梅花,而是梅树的果实——梅子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明 项圣谟 青梅初熟图卷(局部)

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食用梅子。《诗经·召南·摽有梅》中以梅子坠落过程中的由少渐多,形象描写了男女姻缘流逝中的焦急心情。望着梅子落地,树上的梅子越来越少,如果不抓住良好的时机,一段美好的姻缘可能就此逝去。梅子也以此成为了“情”的寄托。

《诗经·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聊赠一枝春

直到南北朝时期,梅才开始以花的形象出现在古诗中。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明 陈继儒 梅花双禽卷(局部)

南北朝时期的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范晔十分要好。陆凯曾居江南,他给时在长安的好友范晔寄了一只梅花,并附诗一首。诗云:

赠范晔诗

南北朝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笔下的梅花,包含着对春天生意的向往,并成为表达友情的寄托之物。由梅花意象而凝结成的“一枝春”,在历代文人阐释中,成为广泛引用的文学典故。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明 金俊明 墨梅图轴(局部)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疏影暗香

宋元时代,咏物诗蔚为大观。梅花与诗人几乎建立了人格对应的关系。“梅妻鹤子”的故事广为人知。宋初隐逸诗人林逋无妻无子,以种梅养鹤自娱,他的《山园小梅》曾引起众多人的共鸣。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元 钱选 西湖吟趣图卷(局部)

诗文对梅花的描写极尽能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

山园小梅·其一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诗中将梅花的轻盈、妩媚、灵动与清香表现得淋漓尽致。欧阳修评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清 恽寿平 墨梅图轴(局部)

在众芳凋谢的寒冬,梅花一枝独秀,占尽了小园的风光,唯有诗人可以在浅吟低唱中亲近梅花,感受这冰雪之姿。梅花的神情姿态衬托的正是诗人的清高幽独,或者说是诗人高逸与梅花品性的合二为一,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明 项圣谟 墨梅图轴(局部)

同时,“疏影”“横斜”几个关于梅的意象的关键词开始确立,人们对梅的关注转移到“梅枝”之上。“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梅要姿态弯曲、枝干倾斜、枝叶稀疏才是美的。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雪骨冰魂

咏梅在宋代成为一种时尚,“诗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觉有清意”。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北宋 赵佶 梅花绣眼图

梅意象的内涵在宋代被不断拓展和定型,林逋诗中成就了梅的疏影暗香,而苏轼则塑造了一个“玉雪为骨冰为魂”的梅的新形象,与疏影暗香一道成为宋梅的专业术语。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再用前韵》(节选)

宋 苏轼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苏轼笔下的梅花,与寒融为一体,以雪为骨,以冰为魂,这也为后世的梅成为“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等打下人格化的根基。此后,梅在对暗香疏影、雪骨冰魂等的不断重复和强化中走上经典化道路。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清 弘仁 梅花图轴(局部)

梅花入画,同样是中国古代文人诠释梅花的一重要方式。

与诗相似,直到宋代,梅花成为重要的绘画题材,并且形成了若干画梅的流派。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宋 梅竹双雀图页

画梅创作群体多为文人逸士,他们更多地强调不求形似,自然地抒写性情和意气,故有“墨戏”之说,即游戏于笔墨之间。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明 陈洪绶 梅石轴(局部)

墨梅深受文人青睐,文人“墨戏”,主要以水墨传达情韵,以线条展现骨气,明确强调以诗歌为魂、以书法立骨的文人画发展方向。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清 恽寿平 双清图卷(局部)

古人咏梅、画梅之事在历史上不胜枚举,在近代梅花甚至有国花之谓。梅花凭借着擢孤芳于冰霜凌厉之余的清姿雅意,不畏霜雪、凌寒独开、逸韵高标的超凡品格,成为了君子人格,乃至一个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象征。可谓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故宫里的这个“时尚元素”,凭什么流行上千个冬天?

参考资料:

1.鲍楠,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人梅花情结与梅花艺术阐释,《紫禁城》2021年01期。

2.许丹,罗浮山下梅花村 玉雪为骨冰为魂 梅意象在中国古典语境中的流行与衍化,《紫禁城》2021年01期。

来源:故宫博物院

原创文章,作者:afeng13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0755cm.com/3801.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